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EOD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构建了合作的桥梁,从而实现区域整体溢价增值,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简单讲,基于项目实践的EOD模式,在帮助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实现自平衡,充分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
近年来,在红利政策的推动下,EOD模式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掀起火爆高潮!简单来说,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趋势一
支持政策密集出台,EOD热度空前
EOD模式肇始于2018年,自2018年首次提出该模式以来,国家促进EOD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已有相关政策文件15件。
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地方政府积极跟进,通过金融优惠、重点培育、资金奖励等措施鼓励EOD模式发展。
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94个项目纳入国家试点,EOD模式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热度空前。
展望2024年,随着支持政策的持续出台,EOD项目热度将持续不减。
趋势二
华丽变身,EOD从试点到常态化的“变身”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EOD模式。
在此基础上,国家在2020年、2021年逐步开展了两批的试点工作,开始向各地区征集EOD模式备选项目,首批同意36个项目开展试点工作,第二批同意58个项目开展试点工作,至此,以两批试点项目作为依托,EOD项目开始真正进入实践层面。
2022年4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指南明确了可以入库项目的范围、要求和所需材料,EOD项目开始实施入库管理制度,至此,EOD项目的常态化入库工作开始施行,EOD顺利实现了从试点到常态化的“变身”。
趋势三
未来已来,EOD模式或将成为项目开发新主流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发布了 《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入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在一系列红利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纷纷开始探索EOD模式,多省发布超500亿项目入库通知。
如:2023年福建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共计18个项目纳入到省、自治区EOD项目库,共涉资金479.47亿元。另外,江苏提出新增15个EOD项目入库,此前江苏浙江3个EOD项目获利贷款,项目总投资75亿。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的逐渐成熟,EOD模式或将成为项目开发的新主流。
趋势四
EOD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方向
城市更新中的EOD主要通过生态网络建设、环境修复促使该区域及周边的土地升值,并为产业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一方面以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的税收;另一方面依靠人口流入带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的深入探索,EOD模式将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方向。
趋势五
EOD模式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用EOD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一项关键任务。从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角度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的功能和质量,这与EOD项目的理念高度契合。
此外,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之外,EOD项目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具备比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打造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理想载体。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深入探索,利用EOD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将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趋势六
EOD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施EOD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EOD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品质,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
如:EOD模式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生态产业和推广绿色消费等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EOD模式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的参与和协作,通过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的深入探索,EOD模式将成为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趋势七
EOD模式为产业提供发展新方向
EOD模式是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而在EOD模式下,涉及的关联产业也极为丰富,从生态农业、旅游、康养等生态类项目拓宽至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等环境敏感型项目。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的发展,关联产业间的融合将更加密切,为产业提供发展新方向。
趋势八
EOD模式应用领域将更为广泛
根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可以应用EOD模式的项目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其他环境治理等八大类。但从目前已有项目看,EOD的应用领域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如:以两批入库的94个项目为例,第一批36个项目中,水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14个,占比38.9%;第二批58个项目中19个,占比32.8%。
展望2024年,随着EOD模式的深入探索,EOD模式应用领域将更为广泛。
趋势九
EOD项目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EOD项目投资规模大、长线资金需求高,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EOD项目可以采取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政府主导模式,也可以选取PPP模式、ABO模式、投资人+EPC、特许经营+EPC等政企合作模式加速投放,必要时可通过政策性银行融资解决。
展望2024年,EOD模式应当赋能项目主体,探索多渠道融资,如探索环境权益抵押融资。挖掘生态产品内在价值,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收益权、林权、采矿权、排污权、取水权等环境权益抵押融资新模式,为EOD模式推广添薪蓄力。
趋势十
EOD项目,策划先行
科学开展项目策划是推进EOD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
EOD模式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具体实践,各地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和特色关联产业等各不相同,行业跨度相对较大,项目全周期可能涉及的规划策划、工程建设、环境治理、地产开发、产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等多个环节专业性要求都很高,因此需要专业的策划团队介入。
EOD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和申报流程
1、项目包装和谋划:按照文件“确保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收益反哺、一体化实施”的要求,首先要科学确立环境治理内容,其次是合理谋划关联产业项目。
2、申报资料准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EOD项目入库实施方案。
3、相关审批手续准备:确定实施主体,完成项目备案申请及立项手续等。
4、申报流程:实施主体将拟入库EOD项目实施方案及可研报告、立项手续、承诺函等报至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由其通过该系统线上申报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经组织专家论证评估,并出具项目论证评估意见后,由线上提交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论证同意后准予进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
EOD 模式是通过产业链延伸、组合开发、联合经营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关联产业经营收益, 以产业增值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项目实践,有利于积极稳妥推 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
如何规划?
首先项目组织主体应建立工作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项目谋划。EOD模式将生态引领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项目进度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构生态网络。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带动土地增值。
第二阶段: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交通能力、城市布局优化、特色塑造等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为后续产业运营提供优质的条件。
第三阶段:资源导入,激活经济。通过产业导入、人才引进等手段,激活经济,使整体溢价增值,包括税收、自然资本等。
规划要点
一是识别本地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成因分析结果,选择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支撑作用大、实施必要性强、工作基础好、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内容。
生态环境治理内容包括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湖库水生态 环境保护修复、水源涵养区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整治及规范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无主或责任主体灭失的历史遗留土壤污染修复及矿山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 系统修复、噪声和振动污染治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等。
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 一)公益性,属于政府事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治理内容。企 业责任范围内的矿山治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 “ 三同时”环保设施等非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内容不纳入;
( 二)精准性,生态环境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品质。仅以调水、水资源利用为目的水系连通, 或仅为河道清淤、防洪堤坝、边坡维护、滑坡治理、景观绿化等, 而无实质性生态环境治理内容的不纳入;
( 三)关联性,生态环境治理的价值能够关联到具体的产业项 目上,项目收益具有确定性,增强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投入意愿;
( 四)可行性,技术路线和工程措施科学合理,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符合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 荒则荒、宜沙则沙原则,违反自然规律、大量使用非乡土植物或引 入外来入侵物种、错位修复、过度修复的不纳入;
( 五)确定性,组织实施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短期能够落地实施。 片区综合开发、污染场地修复+原位开发项目等实施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政策风险大的暂不纳入;
( 六)其他,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不纳入;生态环 境监测监管等能力建设、楼堂馆所, 以及调查评估等工作任务不纳 入。
二是识别发展空间大、市场预期好、项目收益佳、反哺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分析生态环境治理对优势产业的价值提升作用, 将价值提升空间较大的优势产业确定为关联产业。
其中,关联产业包括以下情形:
( 一)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经济作物种植、生态旅游、 医疗 康养、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生态环境依赖型产业;
( 二)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精密仪器等生态环境敏感型产 业;
( 三)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等人才聚集型产业;
( 四)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发展光伏、种植养殖与加工 等复合型产业;
( 五)其他与生态环境治理关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 关联产业及其建设内容不包括以下情形:
( 一)不符合国家和地方市场准入要求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政策要求的产业;
( 二) “两高一低”项目;
( 三)环境影响和风险较大的项目及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项目各部分内容类型不宜过杂、布局不宜分散,避免无关或关联性不强的内容纳入项目范围。项目内容应相对聚焦, 区域范围应相对集中。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内容深度融合,空间临近或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互为条件,作为整体项目统筹实施。
四是对项目内容中涉及的用地用海、资源能源、环境权益、人才技术等要素开展可获得性分析,强化项目可落地性。鼓励利用项目周边其他有效资源,提升项目增值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 分析一体化实施的可行性。项目用地用海、经营权益、预期收益等能够依法依规归属于同一个市场主体。项目投资建 设与运维经营等由该主体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仅涉及项目建 设,不包含生态环境治理运营维护和关联产业生产经营的项目不适 宜采用 EOD 模式。
项目咨询
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依托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在农村污水治理、农林碳汇、生态环境修复以及乡村环境EOD模式的规划咨询服务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积淀,咨询电话:0571-87352740 何先生。
自成立以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16项,培养了30余名研究生。获省部级奖项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行业标准和导则16部。拥有水环境实验室、农村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农村污水设备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践平台。
本文源自林环双碳,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