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引入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到家到社、数字化分层培训”。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成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智能化与信息化。通过数字“智理”手段,工作人员可精确梳理出农户垃圾分类的投放清单,实现对每日垃圾收集量、分类正确率等数据的实时监测。目前,在研口经合社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基地设立智能监管系统与大数据平台,全街道已实现垃圾分类正确率95%以上。
街道联合环卫所等部门,探索智慧收运体系,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一体化收运网络,建立垃圾分类收运服务、监管机制,由分类垃圾中转运输收运方式改为分类垃圾直接运输收运方式,大大节约了收运成本。为摸清生活垃圾产生渠道及规模,街道发挥党员、群众、巡逻车队和红领巾4支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分片区登记收运工作数据,再通过逐项量化分析,形成统计数据,对处置站点处理能力进行精准分配,进一步估算处理能力,优化收运路线,分配保障范围。同时,街道会同环卫所加强对保洁收运人员的培训管理。实行培训上岗制,定时定量工作制,“上墙上心”制,时刻对照、时刻提醒,推动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目前已累计培训上岗工作人员180余人,垃圾分类分拣员“二次分拣”正确率均达95%以上。
该项目基于垃圾四分法,改革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目标,创新出垃圾分类“4+1”新模式。垃圾四分法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中,将其他垃圾中“废纸、餐巾纸、卫生间废纸、竹木筷子、纸餐具、纸杯子”等分离出来成为“1”;将其他垃圾中“大骨头、果壳、山核桃壳、贝壳、榴莲壳、螺丝壳”等归类到易腐垃圾。通过与易腐垃圾、园林垃圾等按配比加工,统一处理并就地资源化利用,实现“垃圾减量”。
引进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加工机器,将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分别加工粉碎成小颗粒。其中,园林垃圾进行半堆肥,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混合发酵处置。经过优化配比,目前形成四种新型有机肥产品,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和特种动物养殖基料,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实现垃圾再减量及种养殖一体化闭合循环。
例如临安指南村采用了大阳城集团下载app公用的分散式易腐垃圾发酵设备。依托大阳城集团下载app水环境研究所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在温度75℃,湿度60%,C/N为30:1的条件下发酵两天,完成固废的发酵腐熟化处理,可产出C/N为15:1的深褐色有机肥料,其种子发芽指数(GI)可达90%。该设备每日可处理厨余垃圾和污泥的混合物0.4吨,肥料用于百草园和指南生态农场的施肥,实现分散式易腐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微循环。
街道积极对接浙江农林大学环资院教授及专家,研究引进台湾先进发酵机器设备,创建5000多平方的垃圾分类“分解站”,精选工艺技术,实现垃圾就地资源化,并有效解决垃圾加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街道创立了2个垃圾分类科研基地,建立了6个有机垃圾高值化利用示范点。将研口经合社和孝村村打造为垃圾分类“靓洁青山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逐渐向周边村社进行辐射,推动垃圾就地高值化利用实现全域覆盖。
临安区通过开创垃圾分类“4+1”新模式,借助生活垃圾智能管理系统,有效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就地高值化利用,可大量减少填埋、焚烧等处置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实现减污资源化协调增效。通过政府支持、专家指导、协同合作,推动了区域内生活垃圾管理、处置与再利用,形成固体废物治理“绿色循环”之路。